○○全媒体记者 吴倩雯 李烜宜
随着AI逐步融入生活,我市不少中小学也将AI融入教学课程中,为学生提供探索科技、展现自我的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与活动,助力学生们不断成长。
初识AI 形成兴趣
12日上午,市景行小学教育集团潭中校区操场上人气爆棚——AI伴学项目作品展拉开帷幕。“小小设计师”们将假期里运用AI技术完成的作品一一陈列,独特的创意与实用的设计,吸引师生和家长驻足讨论。
此次展出的作品涵盖多个生活领域,有的同学用AI记录分析气象数据,让天气变化更直观;有的借助AI工具观察植物生长,梳理生长规律;还有的结合旅行需求,用AI制定精准的旅行精算方案,让技术真正服务生活。
除了静态展示,现场还设置了优秀作品演说环节。小创作者们自信地走上讲台,分享作品的设计思路与AI运用心得。“我用AI做了一份湛江旅游攻略。以前自己上网搜信息,又杂乱又费时间。AI帮我理清了出行思路和需求,现在我把这份攻略分享给大家。”六年级(1)班的谢松妤这样介绍自己的作品。
市景行小学教育集团潭中校区执行校长邓星华介绍,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实践任务,鼓励大家自由发挥创意,让AI工具真正成为“伴学帮手”。为了让活动更具互动性,学校还发起“AI伴学代言人”设计征集,并在现场设置投票环节。五年级(1)班的吴庚霖拿着选票认真地说:“那个彩色的侗族女孩设计特别有新意,人物形象很立体,我要把票投给它!”
社团搭台 助力“进阶”
另一边,柳州市第八中学的同学们在AI实践领域的探索同样精彩。该校始终重视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开设多个科技社团、打造专属课程,为学生搭建起探索AI技术的“实践乐园”,让大家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技魅力。
黄伟安作为AI超级工程师社团成员,加入社团后,他不仅学会了AI操作技巧,更找到了动手实践的乐趣,对科技的兴趣也越发浓厚。本学期,市八中进一步丰富社团资源,新增设“人工智能社团”。这个社团聚焦智能体的深度应用,不仅教学生操作方法,更引导大家探究技术原理,鼓励大胆开展创新实践。
“即便一学年课程结束,我们也会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支持,助力他们在AI领域持续发展。”该校信息教研组组长苏燕艳介绍,长期培养机制能让学生更系统地探索AI技术。近日,在第22届广西青少年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竞赛中,梁颢丹同学斩获AI运输挑战赛一等奖(亚军),李析澄同学获得三等奖。这份成绩,既是对同学们努力的肯定,更见证了八中学子在AI领域的稳步成长。
探索应用 注重引导
自2023年起,市文韬小学将AI教学纳入教学方案,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科技的大门。该校开设的人工智能课程社团备受学生欢迎,每学期通过选课约有50名学生能够参加。课程安排在每周五,内容丰富,涵盖机器人学习体验、AI基础等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AI的奥秘。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市文韬小学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AI主题活动,用生成式AI赋能教育创新。今年5月,该校开展情景剧展示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用AI辅助制作情景剧背景以及剧本,将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校园化创新改编。去年,该校还面向全体学生举办了“畅想2050”AI软件绘画比赛。在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利用AI软件创作出一幅幅充满未来感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学生们对AI技术的理解,体现了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在AI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看待AI技术。“AI并不一定总是正确的,平时我们会引导学生保持独立思考,学会批判性地分析和运用AI工具。”作为该校人工智能社团的教学老师之一,吴远幸老师说,平时鼓励学生用AI辅助设计创作活动方案,通过实践去探索AI,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