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蒋定嵩
很多人闲暇时喜欢去海边看海、去山顶看风景,也有人喜欢在一个陌生城市拎着菜篮子在菜市场的摊位前挑选果蔬,体验当地的烟火气。于是,菜市场从生活必需场所,慢慢变成了旅游打卡的新宠,甚至在部分城市被纳入城市漫步(City Walk)路线。国庆假期期间,记者对这一旅游新鲜玩法进行了走访了解。
平台数据与年轻人追捧热度相印证
菜市场的旅游热度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近两年,不少城市的菜市场都在年轻人聚集的社交平台上频频出镜。在旅游分享日记里,除了常见的咖啡馆、书店、夜市,越来越多的攻略开始推荐“去某某菜市场走一走”。
平台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变化。在“大众点评”App搜索“逛市场”,其热度在今年夏天出现超120%的环比增长,相关打卡攻略数量也明显上涨。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用户把“市场逛吃”作为城市漫步路线的组成部分。菜市场既是获取新鲜食材和美食的生活场所,也在悄然间成为城市的旅游新景点。
在谷埠街菜市,市民李先生正带着几个外地的亲戚朋友在一家老牌汤粉店里吃粉。李先生说:“国庆假期,带着远方的亲人们吃吃柳州的地方美食、看看谷埠街的变化,顺便买些生鲜土货带回家聚餐,其乐融融。”
零门槛无门票、市井烟火新潮体验
景点打卡要买票、赶行程,而逛菜市场几乎零门槛,随时都可以。旅行期间,可以安排一个早晨或黄昏去逛菜市场,因为零门槛、对时间要求不高,逛菜市场适合被安排到各种旅行计划中。
来自安徽的游客黄先生和女朋友在柳州游玩几天后,最后一站就直奔社交平台推荐的青云民生市场。他们在这里不点外卖、不去餐厅,挑战用50元完成晚餐的“三菜一汤计划”。
“菜市场热闹,价格亲民,能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一座城市的烟火气。”黄先生表示,年轻人对菜市场的兴趣,本质上是对“烟火气”的追逐。在经过高度商业化的城市生活之后,现在的年轻人希望在旅行中收获一些未经修饰的生活体验。
在青云民生市场卖菜20多年的韦女士感慨地说:“以前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人来买菜,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逛菜市了。”
白日售菜忙晚上夜宵香
有人说,菜市场是“城市的胃”,更是“生活的心”。菜市场既能让市民享受到实惠,也能让年轻人找到乐趣。
在我市的胜利商贸城藏着“一日双景”的互换景象:白天这里是一个大型综合市场,摊主们给本地居民割肉称菜,为上班族提供一日三餐;夜幕降临,这里又变身喧嚣夜市,烧烤炉支起,冷饮店开起,买菜的顾客换成了品尝美食的食客。白天与夜晚的烟火生活,在同一空间无缝衔接。
胜利商贸城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2006年从柳北区胜利小区附近迁移至一墙之隔的北雀路胜利商贸城,占地面积116亩,内有农贸市场和商品集市、夜市,“一日三市”的格局已形成近20年。
“在昆明都没有这么大的烧烤夜市,胜利夜市非常有烟火气,希望能一直保持下去。”来自云南的游客马先生和朋友是第一次来到胜利夜市打卡,这里的各种广西特色美食让他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柳州市胜利商贸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金校辉表示,从供给端看,这类“市场+文旅”的组合让菜市场突破了传统功能,转而承担起展示城市文化、引导消费升级的角色。消费不仅停留在“买菜逛吃”,而是延伸到文旅体验和氛围感上。未来,菜市场能否持续作为“新景点”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不能在“真实”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如果能做到既有烟火气又有现代感,它或许会成为城市文旅中最独特、也最持久的景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