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15日

把幼儿园变成孩子的“自然成长乐园”

——访市模范教师、柳南区城站路幼儿园副园长伦平

伦平和孩子们下棋。

“23年了,只要和孩子们待在一起,就觉得自己永远年轻。”市模范教师、柳南区城站路幼儿园副园长伦平从2002年踏入学前教育领域至今,始终扎根一线,陪伴一届又一届孩子度过童年时光。

23年扎根一线的“进阶路”

2002年,怀揣着对教育的憧憬,伦平成为柳南区第二幼儿园的一名幼教。初登讲台,她看着孩子们从刚入园时怯生生地躲在家长身后,到主动与同伴分享玩具;从拿起积木不知如何下手,到能拼出简单的小房子,“这种陪着孩子一点点成长的成就感,是任何工作都替代不了的。”伦平说。

在柳南区第二幼儿园的13年里,伦平不仅做好日常教学,更在与孩子的朝夕相处中不断反思教育方式。“最初几年,学前教育多是集体教学、统一管理,总想着让孩子守规矩。”直到看着孩子们因被限制探索而露出失落的神情,她意识到:“孩子的天性是好奇、是自主探索,不能用固定的‘框’把他们困住。”

2015年起,伦平先后在柳南区第三幼儿园、第七幼儿园任职,在后勤保障、教学业务和行政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历练,让她对幼教工作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为后续的教育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让自然成为最好的“教科书”

2022年,伦平开始担任柳南区城站路幼儿园副园长,多年沉淀的教育理念有了更广阔的实践舞台。“释放孩子的天性,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自主探索,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伦平说。

为了给孩子们打造充满自然气息的环境,伦平从玩具入手,设计了“追竹快乐”竹制教具系列。她带着3名老师钻进竹林,亲手挑选、打磨、组装,一个个竹制高跷、梅花桩、小推车相继诞生。“竹子有自然的纹理和温度,摸起来比塑料玩具更有亲切感。”伦平说。这些竹制教具投用后,很快成了孩子们的“心头好”,他们还自主开发出“拼竹路匍匐爬”“开合跳竹格”等十几种新玩法。

园里精心规划了泳池、跑跳区与泥塑区,随处可见的玩具材料也藏着巧思——许多是家长捐赠的物品,像奶粉罐、纸箱这类常见物件,正好供小班孩子练习基础搭建。“他们把奶粉罐垒得高高的,笑着闹着就练习了动手能力。”针对中大班孩子,园里准备了牛奶杯、炭烧积木,鼓励他们在大胆发挥创意的同时培养合作能力。

“孩子爬梅花桩时,会自己判断‘哪根更稳’;跳竹竿时,会琢磨‘什么时候抬脚’。这些自主探索、学会独立的过程,比单纯教给他们知识更有意义。”伦平说。

让家长成为教育同行者

“幼儿园孩子年龄小,老师不仅要会观察,更要会和家长沟通,不是‘应付’,而是‘说服’他们一起配合。”在伦平看来,学前教育中家长的参与至关重要。

为了让家长理解“自主游戏”的价值,伦平花了不少心思。新学期家长会,她会播放孩子们玩竹制教具、搭积木的视频,细致解释“孩子爬跳不是‘调皮’,是在锻炼大肌肉”;每月的家长开放日,她邀请家长走进园区,亲眼见证孩子自主制定游戏计划、合作完成搭建作品的过程。

曾有家长坚决反对孩子玩泥巴,觉得“不卫生”。但参加开放日后,看到孩子专注地捏泥塑,还念叨着“要给妈妈做礼物”,这名家长当场改变了想法,后来还主动把家里的牛奶杯捐给幼儿园当教具。

柳南区城站路幼儿园的墙面上,贴满了孩子们的自画像和游戏计划。“我们的教育理念很简单,就是顺应孩子天性,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会合作、创造。”站在涂鸦墙前,看着孩子们画的“幼儿园”,伦平说:“23年了,我还是喜欢和孩子待在一起——他们的笑声就是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吴倩雯)

--> 2025-10-15 ——访市模范教师、柳南区城站路幼儿园副园长伦平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4401.html 1 把幼儿园变成孩子的“自然成长乐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