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谢耘
10月11日晚上,在五岔路口立交桥下,一群广场舞爱好者将几个黑衣舞者围在中间。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响起,黑衣舞者们踩着有力的步伐,在路灯下跟随音乐律动,手和脚划出干净利落的弧线。路过的人若不细看,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群又潮又酷的年轻人。而当音乐暂停,他们脸上豆大的汗珠顺着皱纹流淌下来,人们才惊讶地发现,这群舞者已生华发。
“我们这个团队平均年龄‘40+’,我47岁,跳曳步舞已经7年了。”韦仕令平时做生意,因一次跑步意外伤了膝盖,想换种方式锻炼。接触到曳步舞后,他发现这种舞蹈风格又酷又飒,跳舞时还能将所有的烦恼都抛诸脑后,非常开心,就将这一业余爱好坚持了下来。“我们跳的这种曳步舞,有人将其称为‘打铁舞’,对动作力量要求比较高,跳完几曲下来往往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于是我学会了控制,当感觉身体累的时候就会停下来休息。”韦仕令说,现在他非常享受跟随音乐舞动的感觉,还将自己跳舞的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和其他爱好者交流。
李爱华和韦仕令一样,平时忙着做生意。“我以前比较内向,工作和生活‘两点一线’,下了班就在家刷手机。后来接触到曳步舞,每天晚上都出来跳一两个小时,感觉把平时的压力全都释放出来了,人也变得自信了。”李爱华说,因为跳曳步舞,她和柳州很多爱好曳步舞的舞者都熟悉了,经常组织活动一起跳舞。她说,大家因为热爱而相聚,一起“疯”一起笑,比年轻时还活跃。
曾德明是柳州曳步舞的“元老级”爱好者,因从事建材生意,被许多曳步舞爱好者称为“地板哥”。“曳步舞在柳州曾经风靡过一段时间,很多人都来学习跳这个舞。后来可能上年纪的人多了,跳的人就越来越少,现在凑一个团队还需要到处找人。”曾德明说,如今受网络和街舞等文化影响较大,有些曳步舞加入了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的动作,普通人入门的门槛也变高了。今年,曾德明在五岔路口立交桥下组织了一个公益性的广场舞团,将附近喜欢跳广场舞的居民组织起来,有时也会让曳步舞爱好者前来展示舞蹈、进行曳步舞教学等,希望能让更多人爱上曳步舞。
这个曳步舞团中,有上班族、生意人,还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但只要音乐响起,大家就会放下手中的事情,聚在一起,用舞蹈释放压力、传递快乐。“热爱不分年龄!”李爱华说,希望用舞步打破年龄的界限,让更多人感受到运动的魅力,“只要心中有热爱,无论多大年纪,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