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过去的5年,我市各领域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即日起本报推出主题为“奋斗・圆梦 我的这5年”个人故事专栏,通过普通人的5年变化故事,以小切口展现大时代。敬请关注。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讲述人:吴素英
我是柳城县东泉镇人,家里从我曾祖父起养蜂,到我已是第四代,“追花酿蜜”的日子,早已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父母一辈子都在这条“甜蜜事业”的路上奔波,每年跟着蜜蜂、随着花期走南闯北:春天去海南采荔枝蜜,夏初到广东追龙眼花,盛夏又赴吉林赶椴树花……他们说,风餐露宿虽辛苦,但看着蜂箱里沉甸甸的蜜脾,心里满是踏实的甜。只是养蜂路上总有难题,过去一旦蜂群闹蜂螨,减产便是常事,爷爷、父母都曾为这事犯愁。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有朝一日,通过努力改变这种状况,让这份“甜蜜事业”少点波折。
2021年,我如愿考上了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学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读书期间,我将平时拍摄的养蜂视频发布到网上,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有人留言,要购买我家的蜂蜜,甚至有人直接找上门来购买。我从中看到了网络销售的商机,于是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抖音平台上搭建了商城,将父母和蜂农们辛苦养蜜蜂酿的蜂蜜销售到全国各地,并得到大家的好评。
虽然父母养蜜蜂酿的蜂蜜有了销路,但解决有着“蜜蜂癌症”之称的蜂螨病患,进而提升蜂蜜的产量和质量,这个可以造福更多蜂农的梦想,我一直没有忘记。2022年,我在学校找了几个同学组队,有擅长使用无人机的李斌成、会算账的唐思佳,还有懂机械的吴兴旺、钏助花。我们一开始就是“瞎琢磨”,先是把我家祖传的中草药防蜂螨方子拿出来,反复调整配比,研究出了一种运用中草药防治蜂螨的技术。该技术可直接提升蜂蜜的活性物质,减少化学除螨药剂的缺陷。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春天,我特意去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学习、请教,把老手艺和科学知识融合在一起,不仅优化了中草药除蜂螨的配方,还琢磨出一套蜜蜂健康管理技术——不再只盯着“除螨救蜂”,更注重从日常照料里守护蜂群健康,让蜂蜜活性更高、品质更优。经质量检测,蜂蜜的活性物质比之前提高了15%。那时候我真正觉得,通过奋斗是真的能看到成果。
在2024年“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们带着创新推出的运用中草药防治蜂螨技术提升药花蜂蜜质量的项目参赛,没想到一举夺得了金奖。如今获奖证书被父母放在家里显眼的地方,这不是炫耀,是他们对我的努力的肯定。比这些荣誉更让我开心的是,该技术能帮到更多养蜂的父老乡亲。如今通过该技术防治,我们的蜜蜂非常健康,附近有3户农户跟着我学养蜂技术,今年我还帮他们卖了8万多元的蜂蜜。有个阿姨特意跟我说:“谢谢你,蜂蜜卖完,我能给孙子交学费了。”这时我才明白,“甜蜜事业”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梦,也是乡亲们的致富梦。
今年7月,我大学毕业了。我没有选择到大城市就业,我觉得父母和像父母一样的蜂农更需要我。我带着更大的梦想回到家乡,注册了蜂蜜商标,搭建了更大的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不仅销售父母产的蜂蜜,还帮助多名蜂农销售蜂蜜和蜂巢,有时一场直播可以销售二三百单。为此,我雇请了6名村民帮忙打包发货。有一名村民对我说,希望我能一直做下去,这样她就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加收入了。这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直播电商为普通人带来的切实改变,这是国家发展给普通人带来的机会。
我认为,只要跟着大时代走,个人的梦想就能慢慢实现。未来我想通过自身努力,提升技术和服务,优化渠道,扩大销售,和更多像我父母一样的蜂农一起发展“甜蜜事业”,把这份甜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