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0月23日

从板栗剥壳到学习攻坚

小记者 市第一外国语实验中学2025级(3)班 蓝诗玮

国庆假期的一天,妈妈把我从作业堆里拎了起来:“走,换衣服,我带你和同学上山打板栗去!”打板栗,多新鲜的词儿!在此之前,我只见过外壳油光水亮的糖炒板栗,却从未见过它长在树上的模样,因此心里满是期待与好奇。

来到板栗林,只见阳光透过枝叶织出斑驳的网,枝头的“绿毛球”晃着尖刺,活像调皮的小精灵。可真正动手才知不易:蹲在地上拾板栗时,要在满地“刺球”里分辨出哪些是新鲜的、没被虫蛀的,稍不留意就会被尖刺扎得又疼又痒;更难的是剥壳,硬邦邦的绿壳裹得很紧,好几次竹夹打滑,指尖就添了条小刺。最后,满满几筐“绿毛球”只剥出小半袋板栗,我和同学们累得指尖发麻,才恍然发现:原来平时随手买的板栗,藏着这么多看不见的辛苦。

其实学习和打板栗、剥板栗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总羡慕同学笔下流畅的解题过程、试卷上亮眼的分数,就像当初误以为板栗摘下来就能吃,却忽略了这些好成绩背后,是无数个夜晚的错题整理及遇到难题时反复琢磨的坚持。以前我总觉得“学会知识”很简单,就像觉得“得到板栗”只需弯腰捡起。可这次打板栗让我明白:没有哪份收获不需要付出。学习上的辛苦,是算错三次仍要重推的数学题,是背几遍还分辨不清的英语单词,是找不到思路时的无名烦躁——就像板栗壳上的尖刺,虽让人难受,却也是收获果实的必经之路。正是这些辛苦,让我们慢慢掌握学习方法,就像被扎多次后,终于学会轻松地剥出板栗果实。

回家路上,手里的小半袋板栗沉甸甸的。它不仅让我看见板栗生长的模样,更让我读懂了学习的真谛:所谓“学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轻松,而是像打板栗那样,带着好奇出发,忍着辛苦坚持,找对方法突破。在往后的学习中,我不会因一时困难就退缩,因为我知道:书桌前的每一分钟、攻克难题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在为自己“剥”出更饱满的“知识果实”,而这份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是成长最坚实的阶梯。

--> 2025-10-23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5027.html 1 从板栗剥壳到学习攻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