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11月08日

留下时代印记 记录奋进足迹

——聚焦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的采写“神器”

采访中的黎寒池(右)。(受访者供图)

郭韬参加广西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受访者供图)

罗妙在仓库整理活动物料。

陈蓉与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同框。(受访者供图)

杨好好接听维权电话。

周茜手持展开的收纳袋。

【编者按】

我们是记者,是柳州故事的讲述者,是时代前行的见证者。从柳江之畔到项目一线,从发展高光到烟火龙城,我们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心中有光,肩上有责,步履不停,征途不止,与城市蝶变同频共振。

时代印记,由我们留存;奋进足迹,有我们记录!今天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我们将镜头反转,对准自己:一篇报道怎样诞生?一个故事如何讲好?通过揭秘新闻工作者背包里的采写“神器”,致敬新闻背后的汗水与热爱!

黎寒池的长焦镜头:拉近世界与柳州的距离

○○全媒体记者 陈粤

一个长焦镜头,不过数斤重、尺余长,却是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黎寒池跨越山海、沟通中外的“眼睛”。从业17年,从摄影新手到国际传播的探索者,这个镜头陪伴他深入田间地头,也走向世界舞台。

近日,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推出的纪录片《飞虎情》中,黎寒池的长焦镜头对准了这段尘封八十载的历史——以一封未能送达的飞虎队家书为引,再现了一段始于战火、跨越重洋的中美情谊。该片引发中外广泛关注,成为地方媒体做好国际传播的又一典型案例。

这个镜头,也见证了黎寒池从跨界新人到全媒体记者的蜕变。学经济学出身的他,深信“好镜头永远长在好故事上”,他带着镜头深入柳州86个乡镇,拍摄3万多张照片、超400G视频,用影像讲述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他深知,影像的魅力在于捕捉人性的微光,全媒体生态下,需用文字勾勒骨骼、图片灌注血肉、短视频激活神经。

随着媒体融合深入发展,黎寒池的镜头视野从地方延展至全球。2023年,柳州市国际传播工作室成立,他的长焦镜头又对准了更具烟火气的国际符号——柳州螺蛳粉。在与中国日报社联合打造的中英文短视频《粉红天下——一碗中国米粉的逆袭》中,他的镜头呈现了柳州螺蛳粉从街头小吃到全球“网红”的逆袭之路。

如今,黎寒池带领团队运营的海外社交平台账号“Amazing Liuzhou”粉丝已突破20万,产出了多条阅读量超千万的国际传播产品。他的长焦镜头,持续对准“一车一水一花一粉”的柳州城市名片和“壮歌、苗节、瑶舞、侗楼”的柳州民族风情,还先后打造10部屡获区内外大奖的国际传播作品。

方寸之间,黎寒池的长焦镜头已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一位记者坚守初心、跨界探索的广阔视野,也是让柳州声音走向世界的不懈努力。

郭韬的话筒:对准民生温度与城市脉搏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入行16年,郭韬握在手中的“传声工具”,从有线话筒到无线领夹式麦克风,体积愈发小巧。设备在迭代升级,新闻人内心深处最朴素的信念却始终不变——让改变被看见,让故事被听见,让希望被点燃。

作为广西第一档社会新闻栏目,《新播报》深耕民生领域25年,坚持“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关心的事”。作为栏目主持人,郭韬的话筒也一直对准民生温度与城市脉搏,讲述基层的真实诉求,扩宽柳州发展的时代音域。

今年,郭韬参加全国新闻界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荣获“优秀选手”称号。手持话筒从市级走向自治区和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舞台,郭韬讲述了发生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一群红瑶女童用读书点亮命运的故事,透过教师凤桂鲜母女的人生蜕变,让观众听见红瑶女童班如何打破贫穷的代际传递,乡村教育如何均衡发展。

郭韬还曾多次采访“大国工匠”郑志明,与搭档用镜头记录郑志明从普通钳工到行业标杆的匠心故事,用声音诠释郑志明深耕技艺、成立工作室、倾心传帮带的坚守,让这份赋能柳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工匠精神,被更多人知晓与铭记。

在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室,郭韬对着话筒传递新鲜资讯。在新闻一线,他举起话筒倾听百姓声音,帮助市民解决实际问题。采访中,一个个鲜活故事,让郭韬更加坚定:“一名好记者,要沉下心去倾听、去思考、去发现。”

媒体融合浪潮下,传播阵地从大屏向小屏延伸。郭韬主动拥抱变革,主持多场晚会,参与央视电商扶贫等直播报道,他的声音穿越场景界限,串联起城市发展与百姓民生。

罗妙的钥匙:解锁全媒体记者的“多重角色”

○○全媒体记者 黎双

与其他记者鼓鼓囊囊的背包不同,罗妙经常“两手空空”地走入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的大门——原来,她真正的“家当”,一个背包根本装不下。

“关键是我有它。”罗妙从口袋里掏出一枚泛着铜光的钥匙,微微一笑。

这枚钥匙不仅能打开中心5楼的一间仓库,更拉近了柳州市融媒体中心与市民的距离,是中心“开门办媒”的生动体现。仓库内,成箱的定制牙膏、印着活动Logo的水杯、抽奖箱、幸运大转盘等活动物料分门别类,整齐码放。

“这些都是‘柳州晚报走进社区阳光行动’和‘柳州万人交友活动’的必备物料。”罗妙说,看到居民参加活动时开心的笑容,或是听到有人通过交友活动成功牵手,那种成就感“丝毫不亚于写出一篇精彩报道”。

在传统认知中,记者只需执笔记录时代,但事实上还需练就十八般武艺。作为全媒体时代的“多面手”,罗妙和团队不仅要精通采访写作,还要掌握活动策划、物料管理等多项技能。“做一场活动确实不容易。”罗妙坦言,“现场要搭建舞台、指挥调度,每天在外面忙活,一场活动下来,皮肤都黑了一个度。”

如今,“柳州晚报走进社区阳光行动”已成功举办140余场,“柳州万人交友活动”也持续为城市注入温情。从初试“活动办报”的生涩,到如今协调多场活动的游刃有余,罗妙与团队共同完成了从时代“记录者”到暖心“行动者”的角色深化。

2025年冬季“柳州万人交友活动”即将启动,罗妙与团队又开始忙碌起来,“轻装简行,才能更好地服务居民。”那枚小小的钥匙,在一场场活动的奔赴中,早已成为她最靠谱的“战友”。

陈蓉的摄像机存储卡:记录柳州工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全媒体记者 刘心蕊

一张摄像机存储卡的体积并不大,长约8厘米、宽约5厘米,厚度仅两三毫米,但对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柳州新闻》栏目记者陈蓉来说,它却是至关重要的工作伙伴——不仅记录着陈蓉专注的工作状态,更记录着柳州工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在陈蓉的包里有一个小区域,专门用来安置贴着她姓名标签的摄像机存储卡。她说,每天开始工作前和工作结束后,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这张卡在不在,“它承载着每一位电视记者的努力付出。”陈蓉说。

柳钢的炼铁工人将高温在皮肤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自己的“荣誉勋章”,柳工的俄罗斯经销商点赞低温下还能稳定运作的柳产工程机械,在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的工厂内看到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陈蓉细数着从业12年来,摄像机存储卡与她共同留下的珍贵回忆。一条条储存的素材成为“小切口”,透过它们可以看到柳州工业不断前行的步伐。

今年6月,陈蓉带着摄像机存储卡见识了一把柳州的新质生产力。在东风柳汽商用车智能制造工厂,她探访到一位“超能新员工”——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播出的节目中,可以看到陈蓉与工业人形机器人同框,伴随着她的同期声解说,观众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这款拥有一双“灵巧手”的机器人,如何应用与人类相似的机械臂对零件进行抓取,实现精准识别和搬运分拣。

如今,陈蓉的摄像机存储卡从原来的1张变成了2张。陈蓉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能够将更多来自一线的声音和画面呈现给观众,让大家看到更加鲜活的工业柳州。

杨好好的录音录像设备:维权关键证据的守护者

○○全媒体记者 罗妙

11月3日,两名市民来到柳州市融媒体中心采集生产部,将一面写有“奔走为民维权益,勇于发声显担当”的锦旗送到记者杨好好的手中。

从业4年来,这样的认可杨好好已收获不少。一面面锦旗背后,都是他作为维权记者的一次次挺身而出。而支撑他完成这些任务的,除了“铁肩担道义”的信念,还有他包中至关重要的采访“神器”——录音录像设备。这些设备不仅是锁定证据的工具,更是他在复杂环境中安全取证的重要保障。

“维权报道的证据必须扎实,但公开拍摄常会引发冲突,取证过程甚至充满风险,我曾有过手机被抢的经历。”为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完成取证,杨好好不断探索、反复测试设备并应用于实践中。

“某装饰公司虚假宣传事件”令杨好好印象深刻,该公司以“低价装修”为名,诱骗业主签订暗含捆绑条款的合同,引发多名消费者投诉。为揭露真相,他与团队进行了暗访,凭借设备完整记录下关键证据,为消费者集体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从协助解决小区停水危机,到为消费者追回预付款,再到帮网约车司机维权……杨好好利用背包里的设备采访报道了众多维权事件,其中一些影像证据还助力相关部门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杨好好的专业不仅体现在取证环节,更贯穿于采访全程。他认为,自己的价值不在于曝光问题,而在于以舆论监督的力量揭开暗角,用理性报道推动问题解决、实现社会警示。

周茜的收纳袋:装着服务市民生活的良苦用心

○○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柳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周茜的包里,总是装着一个多功能折叠收纳袋。这个百变“神器”折叠后与一部手机大小相当,展开后又能装下数十斤重的生活用品,变身便携手推车。您也许会好奇,周茜为什么总带着这个收纳袋?原来,收纳袋不仅能装下拍摄“露一手”的各种道具,更装着她服务市民生活的良苦用心。

“露一手”是《柳州晚报》的老牌栏目。这档请市民分享生活小妙招的栏目,从今年开始,尝试由记者通过拍摄短视频的方式分享。热爱生活的周茜成为“露一手”系列视频的主创人员之一。周茜关注网络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小妙招,再通过实践、视频记录的方式将其分享给更多人。今年夏天,周茜在菜市采访时看到售卖的各种水果,想到了“露一手”的新选题——自制家庭版水果冰激凌。这时,折叠收纳袋派上了大用场,它一口气装下了十几种、重达30多斤的水果用于拍摄。

除了水果,这个收纳袋还装过周茜向朋友借来的空气炸锅,各种水产、鲜肉,对应的是“露一手”视频中的“空气炸锅做炒粉”“零接触绞肉不脏手”等生活小妙招。一条时长约1分钟的视频,从选题策划、采供食材、动手实验到拍摄剪辑成片,常常要花费她一两天的时间。

“实践出真知,要把真正好用的小妙招分享给更多人。”周茜说,不少在互联网上点赞、转发量很高的生活小妙招,在实操环节呈现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为了把栏目做好,她总会做出许多尝试、付出许多努力,她的收纳袋也因此总被装得满满当当。

--> 2025-11-08 ——聚焦柳州市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的采写“神器”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5995.html 1 留下时代印记 记录奋进足迹 /enpproperty-->